当前位置: 首页>关注 >

大师与大楼| 侯祥麟(中篇)

2023-04-05 16:15:53 来源:中国科协

他是石油化工发展战略科学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1岁高龄时,

共和国总理亲自邀请他

为中国的国家能源战略勾画未来

他是我国石油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战斗机、原子弹等国之重器中

都有他的科研成果。

流化催化裂化、催化裂解、尿素脱蜡工艺、

高压加氢裂化等大名鼎鼎的技术

都闪烁着他智慧的光芒

他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曾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

传奇的科学经历,坚定的人生信仰

一位世纪老人的报国情怀

一部共和国石油工业的奋斗历史

让我们一起走近侯祥麟传奇的一生

力促中国石油总公司及中国工程院建立

陪同康世恩调研

拜谒马克思陵墓

1978年4月,66岁的侯祥麟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主抓科技工作,兼管炼油生产。在他建议和促进下,石油工业部拨出重金支持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等院所,到美国采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设备,并且引进了新技术,石科院等科研单位的科研条件因此获得了大幅度的改善。

石科院的加氢中型装置。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原油产量突破一亿吨。然而由于当时我国炼油、石油化工、塑料、合成纤维等企业各自为政,不搞综合利用,不注重经济效益,原油利用效率低下,造成了重大浪费。

为了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好石油资源,侯祥麟在多地、多单位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将原属中央的石油、化工、纺织等部门及地方的以石油为原料的炼油、化工、纺织等企业联合为一个经济实体。

康世恩(第一排右一)、侯祥麟(第一排右二)与石科院领导、专家座谈。

1983年,国务院参考了侯祥麟等人的建议,批准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于7月1日正式挂牌,并聘请侯祥麟担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

1983年,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大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侯祥麟越来越感到,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很有必要强化工程技术在国家的地位和作用。

于是,侯祥麟先后联络了数十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和中国科学院的各类会议上针对这个预想中的学术组织的运作方式、学科设立、学术活动、组织管理乃至组织名称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

1992年,侯祥麟与师昌绪、张光斗、王大珩、张维、罗沛霖六位科学家共同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在我国建立一个以工程技术为主的国家级学术机构的建议”。中央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后,做出了成立中国工程院的决策。侯祥麟作为发起人参加了筹备工作。1994年6月30日,中国工程院成立,侯祥麟当选为首批院士。

再催“四朵金花”绽放

侯祥麟使用电脑工作。

为了用好一亿吨原油,推动国内炼油化工行业的技术进步,侯祥麟多次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会议上针对我国石化工业技术状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项目及技术路线。

例如在大型工业生产装置的建设方面,侯祥麟提出可以从石化工业的龙头——乙烯裂解炉入手,探索实现国产化的经验和路子,获得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过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五年的努力,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两台2万吨的乙烯裂解炉先后分别在辽阳和上海建成并运转成功。

此后,侯祥麟又提出进行高压加氢裂化装置国产化的建议,也得到了领导的重视、采纳和实施。到1994年,中国第一套自行设计、建造的80万吨/年高压加氢裂化装置在镇海炼油化工总厂建成。国家鉴定认为,这两项在侯祥麟一力促成的成果都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1990年,石科院技术人员在济南炼油厂催化裂解技术工业试验现场。

蒸汽裂解制乙烯作为炼油行业的传统生产工艺,是石油化工行业最重要的工艺技术之一,意义重大,但是在世界上却一直没有获得突破。

1986年,侯祥麟看到我国重油资源日趋增多,而蒸汽裂解生产乙烯所需轻质油品原料日趋紧俏,于是他向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提出用催化方法裂解重质油料生产烯烃的建议,并亲自为这项技术起名为“催化裂解”。

在他的推动下,石科院勇挑重担,把该项目列入“八五计划”,做为头号任务进行科技攻关,并且很快就在研究中取得了突破。90年代初,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又把该项目的工业化试验列为 “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大力推动项目的实施。

1993年,中国石化首个“十条龙”攻关项目出龙,为石科院多产液化气和汽油的催化裂化MGG工艺。

最终,催化裂解技术于1990年在工业化试验中取得成功,在国内建成了多套大型工业生产装置,并很快引起世界科技界的重视,在中国、美国、 欧洲和日本等国均取得专利,并作为中国首套大型石化成套技术出口到国外。除此之外,催化裂解技术先后获得中国专利创造发明金奖、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发明奖一等奖。

“四朵金花”之一的催化裂解技术工业装置。

与此同时,侯祥麟还建议并促进常压重油催化裂化、缓和加氢裂化新技术的成功开发。上述四项新技术被时任中国石化总公司总经理的盛华仁誉为80年代新的“四朵金花”。

战略再谋五十春

侯祥麟耄耋之年依旧专注科研,亲自查看加热炉情况。

2003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看望年逾九十高龄的侯祥麟,并希望他主持国家将启动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但又考虑到侯祥麟的高龄,特地征求他的意见。面对总理殷切的目光,侯祥麟点了点头说:“我义不容辞。”

2003年5月25日,温家宝到家中看望侯祥麟院士。

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有关部委和石油石化企业的大力支持下,侯祥麟总揽全局,组织起30位院士、86名学者,组成7个专题组进行调研,科学分析了我国和世界油气资源的现状及供需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油气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原则、措施和政策建议,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温家宝听取侯祥麟等人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的汇报。

2004年6月25日上午,侯祥麟再次走进中南海,出席国务院办公会议。作为课题负责人,侯祥麟做重点发言,向温家宝汇报研究结果。他从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度,客观分析了我国油气可持续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战略措施。

温家宝指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课题组便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科研成果, 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付出了大量心血。这次研究集中和反映了科学家、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意见。这种集成研究方式是一个创举,是科学民主决策方法的一种新的尝试, 也是我国科研体制改革的一次重要的实践。”

在汇报结束后,温家宝亲自送侯祥麟离开会场。

总理的首肯使侯祥麟感到十分欣慰。汇报结束后他立即想到病重的妻子,但他并不知道妻子已处于弥留之际。他的结发妻子李秀珍几十年来协助他完成了许多重要书籍和科学文献的编辑审校工作,是他不可缺少的助手。近年来她不顾自己体弱多病,无微不至地照顾侯祥麟的生活起居,为他做好战略研究的后勤工作。几个月前,李秀珍突然身患重病, 已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侯祥麟从国务院开完会后就直奔医院,但他看到的是已深度昏迷的妻子,也未能听到她说上最后一句话。

侯祥麟认真阅读专业书籍。

然而,侯祥麟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没过多久就又将课题组召集来开会。他对大家说:“咱们前段只研究到2020年,而我国油气资源供应最困难的时候应该是2020年到2040年,所以我们要考虑到2050年该怎么办。”

2005年年初,侯祥麟向中国工程院提交了《节约型社会初步探讨》建议书。他和3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起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撰文在媒体上大声疾呼:建设节约型社会,刻不容缓。

2008年12月8日,侯祥麟因病逝世,终年96岁。

百万房款捐献国家发展教育事业

自掏腰包成立“侯祥麟基金”奖掖后学

一份调查报告为中科院解决5亿经费

推荐无数人才出国留学

却从未让身边人“沾光”

……

更多感人事迹

敬请阅读

侯祥麟(下篇)

原标题:《大师与大楼| 侯祥麟(中篇)》

关键词:

为你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