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关注 >

优秀!快来为你喜欢的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打call

2023-08-28 21:05:21 来源:南方Plus

乡村发展需要青年人才,乡村是青年大展作为的沃土。今年7月,多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出征,把专业知识和青春创意带进田间地头,以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为导向,计划破解县镇村实际产业难题1480个。

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医疗健康……青年大学生在基层施展“十八般武艺”,在广袤乡村探索了不少助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好做法。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联合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推出“万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下基层”系列报道,聚焦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一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对突击队在基层一线的典型做法进行集中展示,介绍突击队如何帮助农村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助力乡村振兴。


(资料图片)

第一期

点赞青春!你最喜欢哪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快来给你喜欢的突击队点赞吧!更多的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将继续上线,敬请关注。

优秀!快来为你喜欢的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打call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莓丽乡村”实践队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桃”致富实践团暨南大学“果尽其用”实践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光宝智援”实践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助梦e夏实践团南方医科大学粤糖胖实践团韩山师范学院塑造未来——非遗文化传承实践队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希望田野”助农直播实践团肇庆学院德庆县“千年端溪,融文兴旅”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惠州学院“玉”才振乡村实践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慧农实践团嘉应学院“金生鸡世”实践团广州理工学院“旭”日东升实践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技术学院“竹”梦团队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狮山造物”实践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帮帮团”提交

河源市龙川县赤光镇大洋村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莓丽乡村”实践队:

人工智能辨病虫,对症下药除要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有病虫害就影响农作物收成,我们也不懂有什么病害,感觉是土壤问题但不知怎么处理。”面对农作物病害,河源市龙川县赤光镇大洋村一位农民无奈地说。

目前,当地识别病虫害主要通过肉眼观测,且缺乏对病虫害从预防、识别到治理的全过程管理。为解决此问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莓丽乡村”实践团依托所学专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病虫害识别系统,农民只需将农作物图片上传到小程序或网站,即可精准识别病虫害并得到治理建议。为探究病虫害频发的根本原因,实践团还收集并检测了园区的土壤样本指标,持续为当地提供土壤改良建议。

如今,团队共整理出约6万张病虫害图片数据,系统可识别草莓、葡萄两种农作物共33种病虫害,识别准确率约90%,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指导农民“对症下药”,根据指标进行土壤改良等措施,提高了病虫害管理效率与质量,避免了农药的过度使用,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桃”致富实践团:

无人机精确识虫害、防侵扰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组成的智“桃”致富实践团将无人机智能识别与监测技术带到了上坪镇桃园。结合前期对连平鹰嘴桃生长环境的实地调研,实践团发现吸果夜蛾与桃蛀螟是桃林的主要虫害,疮痂病和霉斑穿孔病是主要病害。确定病因后,团队利用虫害与农作物图像识别的算法模型,研发了“识农”App操作巡航系统。

桃园上空,无人机带着高清相机捕捉桃树的每一个细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无人机能够快速分辨桃树的健康状况,这些数据被传输到云平台,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里的“新农具”随时查看和监测桃树受病虫害侵扰情况。

截至目前,“识农”App已能准确识别出500多种常见农业害虫及1400多种田间杂草,识别精准度可达98%。预计推动上坪镇鹰嘴蜜桃产业经济效益增长不少于500万元,推动其他市农业经济效益不少于200万元。

梅州市城北镇上村村

暨南大学“果尽其用”实践团:

果甜鲜香,岭南乡“李”显科技

暨南大学

“第一次真正闻到李子散发出来的诱人清香,我想知道怎样才能远在广州也能吃到梅州新鲜的早李呢?”暨南大学“果尽其用”实践团的团员说。梅州这“李”,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但却有着保鲜期短、销售路径不畅通、丰产不丰收等问题。

如何让满园早李“走出去”,成为萦绕在梅州农户心头的难题。“为解决早李的发展难题,通过技术创新,我们将早李产业带动起来,推动梅州经济发展。”实践团指导教师王超说。实践团依托食品专业技术和多年积累的农业资源,深入探访梅州,尝试将团队在韶关市翁源县三华李产业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梅州市,扩大助农覆盖面。

本次实践团为梅州农民和农村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生产培训,打造“种+产+销”的助农模式,推动助农效果最大化。“我们拜访了许多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希望通过社会资源帮助早李产业拓宽销售路径。”实践团成员说。

茂名市高州市宝光街道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光宝智援”实践团:

青心助“荔”钻研深加工技术,促荔枝增收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盛夏蝉鸣荔熟季,满园丰硕的荔枝,给“光宝智援”实践团留下深刻记忆。通过与宝光街道种植户交流、走进荔枝果园、调研当地企业等方式,实践团摸清了当地荔枝特色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确立了详细的解决方案。

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实践团通过“校企产学研”和“万企兴万村”行动对接宝光街道发展需求,引入了荔枝精深加工技术,与当地企业开展多项“产学研”合作。为荔枝加工提供技术支持,有效缓解荔枝保鲜期短、不耐储存等问题。

经过技术研发,实践团自主创制清洁加工产品,初步解决了荔枝鲜果滞销、果渣利用度差、附加值低等问题。项目有效延长了荔枝产业链,企业累计产值7682万元,就业岗位增加212人,带动180户荔农年均收入增长3倍。

湛江市徐闻县下洋镇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助梦e夏实践团:

耕海牧渔,逐梦深蓝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助梦e夏实践团于7月10日抵达湛江徐闻县下洋镇,该镇近南海,有丰富的水产资源。通过走访调查,实践团发现当地渔民的养殖方式仍依赖人工操作,鱼塘水质检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诸如此类的问题给水产养殖带来不便。鉴于此,实践团为渔民搭建起一艘集自动投料与水质监测为一体的智能无人船,可提供水下监测,解决传统养殖中饲料浪费、管控难等问题,提高鱼虾养殖的活苗率和养殖效益。

该实践团提供的智能无人船,使当地的鱼虾产量、鱼塘水质检测以及投饵投药覆盖率等工作更加便捷、精准。目前,助梦e夏实践团已经帮扶养殖户约50户,覆盖养殖面积5000多亩,养殖户季度的收入增加了12.5%。

韶关市翁源县

南方医科大学粤糖胖实践团:

搭建筛防工程,实现“防大于治”

南方医科大学

“翁源县不大,却有好几万的糖尿病人。”初到翁源县,当地疾病防控人员的介绍给南方医科大学21级临床医学专业的黄彦玮留下了深刻印象,“糖尿病不是大问题,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才是真危害”。

通过翁源县紧密医共体和粤糖网翁源站启动会,黄彦玮及其团队摸清了当地的糖尿病防控痛点并制定了详细的行动方案。团队引入了何氏眼科的“免散瞳”眼底相机,通过云端数据,AI义诊等手段,在翁源展开了为期42天的全人群眼底筛查。

糖网可防可控,筛防工程能够实现“防大于治”的效果。团队为2000多名糖尿病人筛查眼底并建立健康档案,为30多位眼底明显病变的病人提供转诊通道,有效阻止其病情进展带来的经济负担,将健康科普惠及更多家庭。

潮州市潮安区大吴村

韩山师范学院塑造未来——非遗文化传承实践队:

创新非遗产品,助力非遗技艺传承

韩山师范学院

大吴泥塑作为中国三大泥塑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但泥塑生产耗时长、技艺要求高,在批量生产的现代化玩具冲击下,消费群体需求变化导向下,泥塑产业发展面临困境。

为解决这些难题,实践队考察各式传统潮汕文化遗产,参观学习当前潮汕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创意设计形式。从深化“大吴泥塑IP”设计、文创系列产品的研发销售入手,引入当前火爆的“盲盒”概念制作国潮泥塑盲盒,为大吴泥塑产业带来新的营收,提升传统非遗产业的商业价值。

目前团队已设计出近100款文创产品,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关注非遗技艺,助力大吴村泥塑产业高质量发展。

茂名市化州市平定镇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希望田野”助农直播实践团:

助农直播间成村民增收“幸福间”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有人开车两个多小时来村里批量购买,说是观看了你们的直播,感谢你们!”化州市平定镇的村民对广州来的这帮大学生夸赞有加。

希望田野助农直播基于“党建引领+产校融合+校企共建”电商助农一体化模式,通过视频号打造、直播和培训挖掘产业特质,突破发展瓶颈,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截至目前,实践团累计开展直播10余场,培训近50人,近万人次在线观看,场均点赞量超过15万,晋级粤西最热直播间,吸引当地5家乡镇企业前往基地交流学习洽谈合作。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

肇庆学院德庆县“千年端溪,融文兴旅”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

千年端溪融文兴旅,唤醒“沉睡”的乡村文化

肇庆学院

滔滔西江澎湃奔流,孕育了厚重的乡村文化,巍巍香山钟灵毓秀,圣贤光辉照耀古今……肇庆学院德庆县“千年端溪,融文兴旅”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的队员,在德庆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

实践团成员聚焦德庆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针对所发现的痛点、难点问题,结合德庆旅游特色及本土特色文化内涵,打造“德庆IP”品牌,设计“趣”游德庆系列文创产品16类,包含IP形象、旅游Logo、地图等。

实践团在文旅融合的方向上寻找发展德庆旅游产业的突破口,对德庆本土特色文化进行挖掘、提炼,加强其文化符号,推动德庆文旅产业“个性化发展”,唤醒“沉睡”的乡村文化。

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

惠州学院“玉”才振乡村实践团:

智慧农业助力提升撂荒地种植效益

惠州学院

惠州学院“玉”才振乡村实践团奔赴汝湖,入驻“广东惠州甜玉米科技小院”,以“数字技术+良种良技+标准化生产+品牌培育”核心技术集成,基于23个村产业的深度调研,开发完成了甜玉米种子活力评估AI小程序和物联网监控系统,自主研发了甜玉米汁产品及自加热包装。

实践团通过智慧农业助力三产融合发展,提升撂荒地种植效益,推动当地水果玉米每亩增加收入超2000元。目前,实践团正合力开发甜玉米病虫害检索小程序,已经完成1000多张病虫害图片数据收集、AI比对基础训练等内容。

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慧农实践团:

“看屏种菜”科技范儿,数字慧农增产增值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一改往日传统种植方法,晨光中忙碌的农户们迎来了好帮手——“数字精灵”。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慧农实践团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韶关市丹霞女农业基地,设计并安装了自主研发的“智慧农业平台”。一个个灵敏的传感器“镶嵌”在大棚中获取各种信息,智慧管理系统犹如“大脑”不停地运算着各种数据,判断着是否要浇灌、施肥、通风和光照等,为传统农业注入“科技力量”。

农户动动手指就能掌握蔬菜种植情况,可逐步实现“看屏种菜”,做到开源和溯源,为打造特色品牌奠定坚实的数字基础。数字赋能可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少30%左右人力,节省20%左右水肥,助力农业增产增值。

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

嘉应学院“金生鸡世”实践团:

破解种业难题,推广独属梅州的风味

嘉应学院

绿野遮天,眼望尽是齐天之山。群山环绕之地,梅州市丰都综合养殖场便坐落于此。“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群山也造就了当地特有的风味。

通过前往丙村镇与当地养殖户面对面交流、走访当地村委,“金生鸡世”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梅州市“五华三黄鸡”在发展推广中所面临的难题,并针对性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团队深入到群众当中去,以实践为源,理论为辅,通过科学管理、合理养殖,从“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养殖技术”“品牌孵化”四个方面入手,助力推广独属梅州的风味。

惠州市博罗县龙华镇旭日古村

广州理工学院“旭”日东升实践团:

探索民居建筑之美 打造独特IP形象

广州理工学院

片片屋瓦,栋栋屋墙,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那是独属于旭日古村落的第一缕阳光……走进惠州市博罗县龙华镇旭日古村,扑面而来的岭南古村落建筑深深吸引了实践团每一位成员。

通过与当地村干部举行座谈会、走访村民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实践团摸清了不同视角下旭日古村落历史文化的传播情况及发展困境,确立了详细的文创设计方案。实践团围绕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引入专业艺术设计及新媒体力量,带动乡村特色化发展,用文创激活乡村经济。

古村落的宣传推广,从错落有致的房屋建筑到随处可见的文创设计,文化影响力显著提高。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有手提包、挂饰、笔记本、冰袖等自主研发的各种文创产品相继面世。

云浮市罗定市泗纶镇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技术学院“竹”梦团队:

智能去青助力“泗纶蒸笼”香飘万里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青山环绕,竹林成片,河流贯通而过,蒸笼与竹子巧妙结合的“镇标”、街头处处洋溢的竹文化,广东竹蒸笼专业镇——云浮罗定泗纶镇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加工罗竹过程中,去青工序需要手工完成。“如今劳动力不足,设备机械化程度不高,工作环境差,很多订单我们都不敢接了。”当地企业负责人说。

面对这一痛点难题,两年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技术学院“竹”梦团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运用激光测距和超声波传感技术,完成了三代样机试制和上千次试验验证,最终研发出竹子自适应去皮机。设备能实时测量竹筒直径,精准微调切刀高度,实现罗竹不同直径、多种结构的自适应切削,项目启用后节省用工成本50%,罗竹蒸笼生产效率提升2倍以上。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璜溪村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狮山造物”实践团:

打造狮山非遗IP 助力璜溪古村文旅

广州美术学院

青砖灰瓦石板路,思乡爱国侨胞情,狮山古村中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情味。璜溪村为“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建村至今有800多年,其古建筑群保留了岭南广府传统建筑特色。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与狮山镇在产学研方面已有近十年的合作渊源。今年2月,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非遗与文创教学实践基地,学院师生多次开展实地调研,并组建实践团参与到璜溪村的艺术乡建、古村文旅发展的工作中。

目前,实践团已参与到狮山镇非遗体验馆建设落地的工作中,负责非遗馆内主题展陈的策划设计。立足于前期调研基础,实践团计划以产出“四个一”(一份调研报告、一份品牌策划案、一套视觉设计及一系列文创产品)为目标,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打造以探寻非遗历史为脉络的璜溪文化品牌IP,助推狮山文旅3.0的建设。

湛江市徐闻县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帮帮团”:

村里的废弃甘蔗场变成民宿创意体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历经一年的建设,菠萝公社已初见雏形。而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废弃的甘蔗场,为了方便汽车运输,地面填了30厘米的砂石。

如何“变废为宝”?“乡村振兴帮帮团”团队征得当地村民的同意后,对闲置农屋进行现场诊断、现场定措、设计和改造,将其改造成具有菠萝文化特色的创意空间,经过改造后的“创新小院”将用来接待高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们,为村民增加收益。

自2019年至今,创新学院“乡村振兴帮帮团”稳扎稳打在“菠萝的海”开展人才帮扶行动,共组织发动10余支大学团队800多名师生参与建设,带领和指导农民创建了“菠萝的海”第一家菠萝文化创意民宿,创建了国内首个菠萝文化乡村人才驿站,为当地创建菠萝特色村庄创意带作出了贡献。

南方+记者 陈理 刘汉能

【作者】 陈理;刘汉能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