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关注 >

课间休息的教育学

2023-08-30 10:04:17 来源:中国教师报

学校是个什么地方?

大概一千个老师有一千种理解,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想象。


(资料图)

如果您问我的话,此前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儿童本来就是“顽童”,学校理应成为“玩校”,如此我们方能培养“完人”。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一直以为,玩是儿童的“工作”,是儿童最正当的“事业”,是儿童最重要的生活方式。

问题是,现在的儿童偏偏不会玩,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患上了“不会玩耍综合征”。

譬如,你现在走进一所学校,到了课间休息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孩子们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就是在顽皮捣蛋。他们玩不出“板眼”,玩不出名堂,玩不出水平。

可是,如何建立“课间休息的教育学”,我还真没想好。

那天早餐后,我正在操场上溜达,突然无意间发现,一群孩子围成一圈,不时发出喝彩声。凝神一看,原来是许弟容老师正在和一个孩子打羽毛球,其他孩子则在观战。

这么说吧,当时我的第一闪念是,课间休息,有教师“在场”,基本上可以杜绝安全隐患。

课间休息,孩子们肯定要玩。玩,是儿童的使命!问题是,我们需要的是关注孩子,而不是“关住”孩子。把孩子关在教室,他们的天性无从释放,反而会把孩子憋出“内伤”——这几乎是一定的。然而,让顽童们“放羊式”地玩,又极易产生“事故”——这几乎也是一定的。许弟容老师“身在”, 毫无疑问,解决了“要不要孩子们玩”的两难问题。

然后我又发现,除了“身在”,许弟容老师还做到了“思在”——她也解决了“让孩子们玩什么”的问题。

什么是教育?某种程度上,教育其实是一种“规训”,即减少儿童的某些可能性,增长另外一些可能性。如何选择,选择什么,这当然是严肃的价值取向问题。许弟容老师“选择”让孩子们打羽毛球,减少了儿童课间休息的“低级趣味”,玩得“高端”,玩出了品位,也玩出了课间休息的境界。

当然,看到他们玩得趣味盎然,我还想到了一句话:“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突然间想到这句话,是因为我发现,课间休息,许弟容老师还解决了“怎么玩”的问题。她做到了“爱在”,因而,她和学生把课间休息演绎成了一段美好的“故事”。

她没有对孩子“指手画脚”,也没有对孩子“威逼利诱”,而是让他们“从游”。在“从游”中,她把学生当成了“弟”“子”,让自己也变成长大了的“顽童”。如此,她和她的“弟”“子”共享了一种“温暖”的教育生活方式,共塑了一种“亲熟”的关心伦理关系,共建了一种“柔润”的关怀教育模式。

我用手机永远定格了那个美好瞬间。

因为我发现,所谓教育学,无非就是“在”的哲学,“做”的哲学,行动的哲学。

而学校究竟是一个什么地方?

答案是,学校是一个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松滋市昌荣小学)

关键词:

推荐内容